1.1 新建的建筑:新装修的房屋,由于内部没充分干燥,其墙体、地板、顶部结构层及水泥填充层中的水分蒸发会消耗大量热量,体现出升温缓慢,因为设备需要满功率运行,表现为能耗较高。这种情况在第二年及以后会有所改善。解决方案:延长加热时间。
1.2 空置的房子:指的是未配置家具或配置少量家具的房间。由于辐射传热主要作用于固态物体,基本不作用于室内空气,因此房间环境升温较慢。
解决方案:多布置家具(含窗帘)或延长加热时间。
1.3 建筑保温性差: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,门窗配置、内外墙体保温的欠缺导致升温缓慢,甚至温度不达标。造成设备长时间满功率运行。
解决方案:增加建筑保温(含门窗更换,棉门帘窗帘的安装或增加其它保温措施)。
2.1 控制系统故障:这类客诉属于较常见的问题。如温控器损坏或显示故障,导致测温不准、无法准确调节温度或无法保持恒定温度,而客户通过温控器的显示判断失误。此种情况可用温度计测量室温,判断是否为温控器问题。解决方案:如测试确定是温控器损坏,更换温控器。
2.2 发热设备故障:如暖气片运输过程中意外损坏等。解决方案:可以感受或者探测暖气片表面及出风口位置的温度,如果加热不正常,联系商家售后解决。
2.3 电热膜功率衰减:若是地暖,有些商家劣质电热膜产品发生功率衰减,即电阻值变大、功率变小,产出热量减少(P=U2/R),所以升温变慢,或永远达不到设计温度。通过测试电阻值即可判定。如已安装无法拆除,临时解决方案:增设其他热源(如电暖气片)补充热量。
2.4 电热膜损坏:任何原因造成发热元件的损坏都会降低发热电功率(比如钻孔),进而减少发热量。由于加热膜的受损,导致整体不能达到设计热负荷乃至达到室内温度标准。红外成像仪检测判定。解决方式:如有损坏应安排更换或增设其他采暖设备(如电暖气片)补充热量。
3.1 超低温环境:电供暖系统热负荷的计算,是参考地区平均最低温度,一些偶发室外温度低于该平均最低温度的情况,则需增加升温时间。解决方案:留足升温时间或增加保温措施。
3.2 电压偏低:我国的照明电压是220V,可实际上在用电高峰时,不少地区的电压会有所降低。根据P=U2/R,如果电压降低10%,则发热量将降低20%。解决方案:经测量确因电压问题,尽量避免其它高能耗设备对电供暖设备的电力需求造成干扰。有条件可配备稳压器或延长加热时间。
4.1 方案设计缺陷:采暖设计人员错误计算了建筑设计热负荷,从而配备设备功率不足,未能满足建筑供暖负荷,因此温度不达标,这根源于负荷计算和方案设计问题。解决方案:联系商家复核设计方案,或增设其他热源(如电暖气片)补充热量。
4.2 后期建筑结构改变:供暖方案符合供暖需求,但业主后期更改了建筑结构,改变了采暖空间,比如扩大了室内面积。解决方案:增设供暖设备补充热量。
4.3 人为频繁通风:部分业主采暖系统过程中,频繁开窗通风、门窗未紧闭,导致热量散失,升温缓慢,甚至无法达到标准温度。解决方案:改变使用习惯,采暖期间确保门窗关闭或少开启。